用户 密码 验证码
10774375
图片编号
10774375
图片说明
邳伯罍,战国,1954年峄县收集。山东博物馆。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高28.5、口径21.4、腹径36厘米。 
  1954年峄县文化馆收集,据传出自山东峄县。. 
容酒器。束颈广肩、圆腹平底,兽耳衔环。自上而下分别饰窃曲纹、蟠虺纹和垂叶纹。口沿铸铭文一周,凡29字,内有“邳伯夏子自作尊罍”字样。“邳”,古国名,地本在薛,后迁江苏邳县;一说在下邳,后迁于薛。
  邳伯罍,战国。高28.5厘米、口径21.3厘米、腹径36厘米。 
    该器形制规整,敞口短颈,口沿外翻,斜肩上饰双兽首衔环耳,折腹,小平底;腹上部饰细钩曲纹,中部饰一周蟠虺纹,下接垂叶纹,垂叶纹内作蟠虺纹;口沿一周铸铭文29字:“惟正月初吉丁亥,邳伯夏子自作尊, 用蕲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
    铭文中“邳”为古国名,“伯”为爵称,“夏子”是作器者的名字。铭文大意是,在正月上旬丁亥这一天,邦国的夏子制作了这件铜罍,用来祈祷自己和家人平安如意,万寿无疆,子子孙孙永远保存下去。 
    邳国古时位于今天的江苏北部邳县一带,关于它的历史,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商代有邳之乱,西周和春秋并无记载,史书上重新提起已是战国时的邳国。《水经注》泗水下引《古本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三十一年,邳迁于薛。”当时,楚国势力扩大至山东南部,邳作为一个小国,显然不是楚的对手,因而被迫北迁至薛,但原邳地仍有邳人存在。因原邳在南,后迁于薛的邳在北,所以在汉代以后的著述中,称原邳地为下邳,称迁薛以后之邳为上邳。《史记·高帝本纪》记载:“齐王韩信侯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邳”。韩信是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脍炙人口的“胯下之辱 ”和“萧和月下追韩信”两则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齐王韩信侯,他在加入刘邦队伍之前就居住在下邳, 也就是今天的邳县。 
    罍这种器型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既已存在,为陶质,是生活中的水器或酒器,也作礼器随葬墓中。青铜器产生之后即出现了铜罍。这件邳伯罍发现于山东峄山附近,推测应是墓中的随葬物品,属礼器。 
    这件邳伯罍周身装饰蟠虺纹,何为蟠虺呢?《国语·吴语》:“为虺弗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虺小蛇大,是虺属蜥或蛇。”今天称之为蟠虺纹的纹样,是由许多小蛇状的动物相互缠绕构成的几何图案。这种纹饰多作为主体纹样装饰在铜器上,甚至布满器物全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纹饰。
署  名
俄国庆/FOTOE
 
登录后,可获得更多图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