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证码
  傈僳,史籍称呼不同,有栗粟,力苏、此此。唐《蛮书》卷四名类曰:“栗粟在茫(邛)部台登城东西散居……。”德昌傈僳族长年居住在滇蜀交界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相传是300多年前从米易(今攀枝花市)迁入,与云南怒江、丽江等地的傈僳族同源。
  傈僳族实行族内婚制。婚姻有“姑表亲优先”的习俗,即姑姑生的女儿必须先嫁给舅舅的儿子,其次才是堂姑亲和姨表亲。农历七月半后说亲、订亲,婚礼多在腊月至次年二月举行。规矩是“男方不给聘礼,女家不陪奁。”
  深林里的新娘刮脸
  傈僳,史籍称呼不同,有栗粟,力苏、此此。唐《蛮书》卷四名类曰:“栗粟在茫(邛)部台登城东西散居……。”德昌傈僳族长年居住在滇蜀交界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相传是300多年前从米易(今攀枝花市)迁入,与云南怒江、丽江等地的傈僳族同源。
  傈僳族实行族内婚制。婚姻有“姑表亲优先”的习俗,即姑姑生的女儿必须先嫁给舅舅的儿子,其次才是堂姑亲和姨表亲。农历七月半后说亲、订亲,婚礼多在腊月至次年二月举行。规矩是“男方不给聘礼,女家不陪奁。”
  深林里的新娘刮脸
  刮脸是傈僳族婚俗中的重要环节,因为从不让外人特别是男性看见,又在大山深处的密林里进行,所以,充满种种神秘的色彩。
  新娘坐在深山里平坦但杂草丛生的地上,由娘家舅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石膏粉涂抹在发际边长有汗毛的地方,然后用手轻揉汗毛,再将其一根根拨掉。舅母仔细地拔完发际边沿的汗毛,擦去石膏粉。然后为新娘梳理头发,编成两根发辫,用红头绳扎好,披上花头巾。
  山路弯弯送亲寻新郎
  太阳还未从东方升起,亲戚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房边临时搭起的土灶烈火正旺,锅里的水热气沸腾。几个小伙子从圈里拉出一头大肥猪准备宰杀。
  刮脸回来后的新娘由姐妹陪伴在闺房。外面送亲的酒席在热闹中开席。新娘穿上由亲人缝制的绣花衣裙,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穿戴整齐后,新娘由伴娘陪同坐在闺房门旁的草地上接受祝福。
  傈僳族婚嫁历来十分简朴,娘家给女儿的嫁妆只有一件长衫、一张长头帕和一床陪送的被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大有改观。
  娃拿扒催促再三,依依不舍的新娘才叩拜父母、叩拜家神,在葫芦笙手的领亲曲中缓缓启程。送亲不论是山高坡陡,路途遥远,新娘都必须和送亲的人一起走路,女走前,男走后。
  待新郎家派人前来迎亲时,男女双方的葫芦笙手要相互致意,高奏乐曲同声庆贺。新娘在娃拿扒和葫芦笙手的带领下来到新郎家的院坝,送亲的人将被褥举过头顶把新娘罩在中间,新娘进屋时,不能与新郎及家人碰面,意思是避免婚后不和。
  新娘进入洞房后,由娘家舅舅将新郎送入洞房和新娘相见。
  送亲仪式在娃拿扒、伴娘及姐妹们的领亲舞中结束,接下来便是男方家的婚宴开席待客了……
  原始的草地婚宴
  傈僳族的婚丧嫁娶都是自己操办,山寨附近的亲朋好友也会前来帮忙。婚礼自然不例外。不论哪家的姑娘要出嫁,哪家的儿子娶媳妇,只要听到消息都会不请自来,这就是傈僳族的习惯。
  傈僳族婚礼原始古朴,婚宴讲究吃单不吃双,通常是吃九大碗。主菜是猪肉、羊肉,香拐、酥肉、墩子肉、炒肉;素碗有萝卜、白菜、土豆、榨菜、凉菜。
  傈僳族原本是狩猎民族,上山打猎,无论谁打到猎物,都把肉平分摆在地上的树叶上,男女老少共享,这种习俗沿袭下来变成如今的草地婚宴。在场坝上新郎家的人用四条柴块摆成饭桌大小的方框,并在框内铺上松树的松针叶,放上碗筷酒菜,客人以柴块作凳吃酒席。待酒菜上齐后,新郎在一位长辈的带领下来到大桌向新娘的长辈叩拜行礼。新郎的父母要各拿一瓶酒,端一碗肥肉分别陪客人,给新娘家的长辈敬酒致意。
  通常这样的婚宴都要吃到天黑才结束。待新娘的舅舅、舅母和葫芦笙手吃完酒席,请拜喝酒的仪式就要开场了。
  喝喜酒丢请拜钱
  婚礼上的请拜特别有意思,在新郎家宴请女方家送亲的人和男方家的宾朋后的傍晚举行。傈僳族新郎新娘“请拜”时人们要丢拜钱。新郎新娘被请到堂屋,在他们面前放一簸箕用来装拜钱,簸箕里还要放四碗酒。几位男子在供奉男方家神的墙边摆开许多酒碗,一切就绪,请拜仪式开始。
  照傈僳族的习俗,须由男方家的人先请拜,讲究辈分高低先后。请拜的人只要往簸箕里丢拜钱,不论多少,新郎新娘都要鞠躬答谢。
  摇羊头娃拿扒取新名
  娃拿扒,在傈僳族的婚礼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他既是婚礼的主持操办者,又是证婚人、领亲人。除此之外,婚礼中的大凡小事都由他尽力操办。所以,谁家能请到好的娃拿扒,婚礼就成功了一半。
  请拜在女方家的客人丢完拜钱后结束,接下来娃拿扒要为一对新人另取新名。先由男方家请的一位德高望重、懂礼仪的阿巴莫端酒为跪于草席的新人祈讨吉利的封赠语,新人饮酒。然后,娃拿扒从神龛上取下事先供奉的羊头羊脚,向家神敬酒两次,告诉家神要给新人另取新名了。取新名有时会反复多次,娃拿扒风趣幽默的言语不时引起堂屋内外客人的哄堂大笑。新名的诞生必须征得在场人的同意方能生效。自此,一对新人就不再使用原来的名字。
  “打跳”婚礼上的狂欢节
  请拜喝酒还在进行,屋外又响起了悠扬的葫芦笙。这是婚礼的最后高潮——通宵“打跳”(蹢脚舞)直至天明。
  追寻着葫芦笙的乐声,场坝中两堆熊熊燃烧的篝火,人们围着篝火在葫芦笙手的伴奏下“打跳”起舞。“打跳”以蹢脚为特色,故称蹢脚舞,是傈僳族婚丧嫁娶、丰收建房和祭祀时举行的一种大型集体舞蹈。蹢脚舞在婚礼中多次出现,也最为隆重。舞步有三脚、七脚、搅脚、靠背等多种变化形式,舞蹈节奏激昂,舞姿轻盈,充满依恋浪漫之情。傈僳族男女青年在“打跳”中相见、相识、相爱。
  按传统的傈僳族婚俗,第二天,新郎和新娘要带未成年的弟妹上山放羊,表示新家庭的诞生,新生活的开始。(文/胡小平)
共 24 项
跳至
◄ 1 / 1 页 
每页显示 80 160
20101462
20101462
拍摄时间:0000-00-00
四川德昌傈僳族婚礼草地婚宴。
20101463
20101463
拍摄时间:0000-00-00
四川德昌傈僳族少女。
20026882
20026882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送亲人顶着驱邪的大红被罩着新娘走向新郎。
20026887
20026887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新娘张正秀。
20026886
20026886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洞房里的新郎新娘和舅舅舅母。
20026885
20026885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新娘家的送亲宴。
20026884
20026884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打跳”(跳舞)狂欢的男女青年。
20026883
20026883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男女双方的葫芦笙手相互致意。
20026881
20026881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阿巴莫给证婚人娃拿扒披红挂彩。
20026880
20026880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草地婚宴上喝大碗酒吃大碗饭的男宾客。
20026878
20026878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的草地婚宴。
20026879
20026879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娃拿扒摇羊头为新人取新名。
20026877
20026877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山区小路上的送亲队。
20026873
20026873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唱婚姻调的嘎玛和娃拿扒在堂屋里吃饭。
20026871
20026871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娃拿扒及新娘的姐妹们在新娘家跳领亲舞。
20026876
20026876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的证婚人娃拿扒。
20026875
20026875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宾客喝请拜酒时为新人丢拜钱。
20026874
20026874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上的新娘张正秀。
20026872
20026872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舅舅和舅母陪新娘张正秀在闺房吃送亲饭。
20026870
20026870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新娘张正秀的舅母在帮她刮脸。
20026869
20026869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宾客喝请拜酒。
20026868
20026868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拿塑料花送亲的新娘姊妹。
20026866
20026866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男方家为送亲的人分发草烟。
20026867
20026867
拍摄时间:2003-02-00
四川凉山德昌县傈僳族婚礼,手持菜花在女方家拜神的阿巴莫。
共 24 项
跳至
◄ 1 / 1 页 
每页显示 80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