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证码
  2003年12月31日,随着湖南省平江县五峰私塾老先生朱执中的一声“封馆弃教”,私塾——这一传统教学方式永远地成为了历史;自孔子创立私学到朱执中“封馆弃教”,经历了2500多个春秋的私塾教育从此走下中国历史的舞台。
  向孔子“辞职”
  12月30日下午3时,五峰私塾。
  朱执中翻开手中一本已经发黄、破旧的线装《大学》,开口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读到兴奋处,朱执中合上课本,背起双手...
  2003年12月31日,随着湖南省平江县五峰私塾老先生朱执中的一声“封馆弃教”,私塾——这一传统教学方式永远地成为了历史;自孔子创立私学到朱执中“封馆弃教”,经历了2500多个春秋的私塾教育从此走下中国历史的舞台。
  向孔子“辞职”
  12月30日下午3时,五峰私塾。
  朱执中翻开手中一本已经发黄、破旧的线装《大学》,开口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读到兴奋处,朱执中合上课本,背起双手,微闭双眼,摇头晃脑地在学堂里边踱边背诵起来。身旁坐着的8个门生也背起双手,晃动着脑袋跟着背诵起来……
  当朱执中背诵到“正心修身”章“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时,突然停了下来,慢慢睁开眼睛,望了一眼他所有的门生,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哎!”朱执中又叹了口气,扭过头,不再去看这群他心爱的门生,“我已经决定封馆弃教了,今天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堂课。”此话一出,下面一片哗然声。朱执中摇摇头接着叹道:“老啦!教不动了!我都83岁啦!‘七十三、八十四’啊!”
  “大家都收拾一下,回家去吧!明天就不要来学堂了。”朱执中挥挥手,一脸沉重地面向墙上挂着的孔子画像。整个学堂里一片沉寂。面对孔子画像,朱执中不禁思绪万千,搭手给孔子深深作了一个揖,抬头时,已是老泪纵横。
  12月31日上午,群山深处,绿竹环绕,五峰私塾门前,一把木椅。朱执中端坐其间,手捧一本新版南怀谨注解的《论语》,陶醉在暖阳中。
  人去学堂空
  朱老先生把私塾取名五峰私塾,原因在于私塾处于五座小山峰的包围之中。私塾非常简陋———3间用土砖砌成的老房子,前两间是老先生的客厅与卧室,客厅里仅有一张小饭桌、一把竹椅和几件炊具;后一间就是学堂。朱老先生的老伴去年过世了,现在他独守此处。
  记者推开学堂的木门,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眼前简陋而宁静的房间里却显得有点阴暗潮湿。窗户外面明亮的阳光很刺眼,通过窗户可以看见依然青翠的绿竹。靠近窗户一边,堆放着3张破旧门板搭起来的书桌。简陋书桌上还有一个砚台和一些用剩下的纸片。墙上裱糊了新的白纸,白纸墙上用毛笔写就的诗句和文章依然清晰可见。白纸外面悬挂着两块先前门生制作的草书赠匾,匾的旁边则是一副大型的孔子画像,上书:先师孔子行教像。
  历史在这里做了一个“结”
  面对空荡荡的学堂,朱执中不胜感慨:“我从19岁开始教古书,没想到这一晃就60余年矣!”朱执中说他教古书只是一个偶然:1939年的一天,教了他12年的私塾老先生突然病倒,品学优良的他只好暂时接替老先生的位置,没想到私塾老先生再没有站起来,朱却一直教了下来,直到历史在他这里做了一个“结”。
  朱执中回忆说,掐指算来,自己除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了教书而去搞生产,他整整教了42年的古书,门生已有几百人。记者不解地问:“那为什么没在他们中间找个衣钵传人呢?”老先生摇摇头叹道:“现代社会,谁还会有志于此呢?”
  平江县教育局的李亚舟介绍说,能够从事私塾教书的往往是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者,他们开办私塾都不是出于生活的需要,像朱执中所收的学生每个月只交四五十元的学费,有的家境困难就免交了,而很多家庭也往往是定期给老先生送一点粮食来代替学费。“哪怕是有够资格教古书的年轻人,看到这点收入,又怎么愿意去教私塾呢?”
  老先生外出躲避求学者
  放弃教私塾的朱执中计划在以后的日子里把《四书五经》再“温故”一遍。他有一个儿子,现在湖南省岳阳市国土局工作。但他称:“我不愿意去他那里住,孙子也考上了大学,到城市里住不习惯。”然而在这被称为“修身养性”理想地方的农村院落里,朱执中也并不那么清静。就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一个农村大婶牵着自己16岁的儿子闯了进来,开口便道:“先生,你教教我们家孩子吧!”老先生百般解释,才总算把那大婶和她儿子送走。
  老先生无奈地摇摇头说:“再过几天,孩子们都放寒假了,可能会更麻烦。”于是他整理起自己的书籍,准备去附近的亲戚家住几天。当朱执中刚要锁上五峰私塾大门的时候,32岁的村民朱柳春跑了过来:“老先生!我弟弟过两天结婚,你看能不能去给主持一下?”都是乡亲,朱执中不好推辞,只好先应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