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证码
  持续20年,迁徙1800万人。人类史绝无仅有、空前绝后!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起始时间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以1962年10月,国务院农林办第一次召开国营农、林、牧、渔场安置家居大中城市精简职工和青年学生汇报会,组建国务院农林办安置领导小组(后几经变动,最后成为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青下乡上山为肇始节点较为妥帖。
  其中知青一代主体是指1947-1959年出生于城镇、并于1967年底至1979年初上山下乡的1647万多的人。12年里,他们构成同年龄约2,700多万城镇学生人口中的61...
  持续20年,迁徙1800万人。人类史绝无仅有、空前绝后!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起始时间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以1962年10月,国务院农林办第一次召开国营农、林、牧、渔场安置家居大中城市精简职工和青年学生汇报会,组建国务院农林办安置领导小组(后几经变动,最后成为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青下乡上山为肇始节点较为妥帖。
  其中知青一代主体是指1947-1959年出生于城镇、并于1967年底至1979年初上山下乡的1647万多的人。12年里,他们构成同年龄约2,700多万城镇学生人口中的61%。是城镇同代人中的大部分。在1967年末至1972年的第一次上山下乡高潮中,715.68万知青去了农村,以年龄较小的初中生为主,包括大部分老三届初、高中生和69-72届的初中生。在1973-1977年的第二次高潮中,858.66万人去了农村,以文革中的高中生为主体。1978年和1979年接近尾声时,生于1950年代末的青年刚高中毕业,其中小部分人也去了农村,时间短、安置条件也好些。“下过乡”是这一代人共同拥有的经历。喝“狼奶”成长的他们有著过多的畸形政治理念,过少的正规基础教育。
  文革前约有150万的知青,在1957-1966年间下了乡或去了建设兵团。
  学者定宜庄、刘小萌认为知青运动根源于当时的经济矛盾:城市就业压力是这场运动的基本动因,这种压力的产生与日俱增,除了人口膨胀的因素外,主要是5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劳动管理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中不断深化的矛盾紧紧纠结在一起。而法国汉学家潘鸣啸经过大量的考证后认为:把毛泽东发起上山下乡运动归结为主要是解决城市就业问题,这没有说服力。他研究了整个20世纪60-70年代的统计数字,发现虽然把城市青年和另外一些所谓闲散人员派到农村,但城市里的劳动力和人口、非农业人口并没有下降,除了1968年、1969年下降,从1970年以后没有下降过。明显的是知青下乡的同时,农村还是有劳动力继续进城。
  早在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就指出:“总而言之,全国6亿人口,我们统统管着,......如城市青年,或者进学校,或者到农村去,或者到工厂去,或者到边疆去,总要有个安排......所有这些,都是统筹兼顾。” 研究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史的人,往往只注意到毛泽东1968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而忽略了这句话,早在10年前毛泽东就明确提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的号召,而问题的关键是全国人民都有国家“统统管着”。
  这批知青中像邢燕子和侯隽那样被树立成立志典范的是极个别的,多是在没考上高中或大学而成为“社会青年”后被动员下去的。他们也接受了毛泽东的革命教育,且上山下乡时间更长、经历更苦,但他们与知青一代人没有相近的文革经历。当文革的知青一代随红卫兵运动狂热地从学校向社会革命造反,文革前的知青大批人则在造反要回城。这两部分知青也没有相似的下乡后心理经历。从招工、招生中,文革的知青一代还看得见回城的希望,因此“下放”对这一代的大部分来说有“下乡锻炼”的性质。但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前的知青鲜有正当途径回城,招工、招生不对他们开放。“下放”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移民下乡”。文革的知青之所以成为一代人,还在于“下放”是他们共同没有选择的命运,但对文革前知青“下放”更是个体而非一代人的命运。
  与下乡知青一代同龄的,还有更大数量的生于和成长于农村的回乡知青。自从1955年毛泽东把农村的“广阔天地”划给他们“大有作为”之后,“回乡”便成了他们没能考上初中、高中或大学之后的唯一出路。1958年的户籍制度和尔后的城市招工制度、粮油布棉的定量供给制度和旅店的身份证介绍信制度,更是堵死了农村青年合法滞留城市的所有可能性。毛泽东的指示和政府的政策人为地分割了中国的城市与农村,歧视了农村的青年,不公正地把他们的农家出身政策性地化为他们天生的缺陷,迫使他们以农村生活为永远的归宿。与下乡的知青一代相比,回乡知青有更多的艰辛与愤懑,但也有不同之处。对下乡知青来说,城市生活是他们理所当然预期的生活方式,下放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人生;但对於回乡知青,务农是他们被强加的命运,而城市生活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同样是在农村,回乡知青与下乡知青的心理创伤很不一样。
  上千万知青命运开始时是类似的,但结局却迥异。突起的精英是少数,沉淀在社会底层,默默地承受改革阵痛,过着百味人生的才是大多数......
  学者刘小萌认为:上山下乡运动,并没有使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得到改观,也没有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壕沟有所填平,甚至连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的目标也随着下乡知青的大举返城而完全落空。
共 729 项
跳至
 2 / 19 页 
每页显示 80 160
20663226
20663226
拍摄时间:0000-00-00
金训华烈士穿过的军装。2013年12月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与共和国同命运”知青博物...
20663225
20663225
拍摄时间:0000-00-00
金训华烈士穿过的军装。2013年12月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与共和国同命运”知青博物...
20663224
20663224
拍摄时间:0000-00-00
结婚证,黑龙江知青代启玉提供。2013年12月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与共和国同命运”...
20663223
20663223
拍摄时间:0000-00-00
套包子,牛样子 吉林省镇责莫莫河乡村民赵铁刚捐赠。2013年12月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
20663222
20663222
拍摄时间:0000-00-00
夹板子,吉林省镇责莫莫河乡村民赵铁刚捐赠。2013年12月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与共...
20663221
20663221
拍摄时间:0000-00-00
农具,吉林省镇脊县休民乡小学校长齐向前捐赠。2013年12月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与...
20663220
20663220
拍摄时间:0000-00-00
农具,吉林省镇脊县休民乡小学校长齐向前捐赠。2013年12月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与...
20663219
20663219
拍摄时间:0000-00-00
水壶,上海知青王怀松提供。2013年12月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与共和国同命运”知青...
20663218
20663218
拍摄时间:0000-00-00
油灯,北京知青张晓虎提供。2013年12月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与共和国同命运”知青...
20663217
20663217
拍摄时间:0000-00-00
水杯,北京知青张晓虎提供。2013年12月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与共和国同命运”知青...
20656186
20656186
拍摄时间:2011-09-00
2011年,当年下乡的知青重返阔别四十二年的第二故乡——当阳淯溪,在洪庙公社红锦大...
20656175
20656175
拍摄时间:1969-06-00
1969年,湖北宜昌知青下乡插队到当阳淯溪镇,分配到农民家中居住时,在门前合影。
20656173
20656173
拍摄时间:1971-04-00
1971年4月,湖北当阳县,知青在淯溪照相馆合影留念。
20656172
20656172
拍摄时间:1970-02-00
1970年春节,宜昌知识青年春节时集体合影,湖北当阳县。
20656171
20656171
拍摄时间:1970-06-00
1970年,湖北宜昌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到当阳县淯溪镇,知青同当地农村青年集体合影。
20656170
20656170
拍摄时间:1970-06-00
1970年,知识青年同农民挑着放电影的器材去公社放电影途中,湖北当阳县。
20656169
20656169
拍摄时间:1970-06-00
1970年,湖北宜昌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到当阳县淯溪镇,知青在插队乡村合影留念。
20656168
20656168
拍摄时间:1970-06-00
1970年,湖北宜昌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到当阳县淯溪镇,知青在插队乡村合影留念。
20656167
20656167
拍摄时间:1970-06-00
1970年,湖北宜昌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到当阳县淯溪镇,知青在插队乡村合影留念。
20656166
20656166
拍摄时间:1970-06-00
1970年,湖北宜昌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到当阳县淯溪镇,大队妇女主任同知青代表去公社开...
20656165
20656165
拍摄时间:1970-06-00
1970年,湖北宜昌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到当阳县淯溪镇,大队妇女主任同知青代表去公社开...
20656164
20656164
拍摄时间:1970-06-00
1970年,湖北宜昌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到当阳县淯溪镇,四名知青在插队乡村合影留念。
20656163
20656163
拍摄时间:1970-06-00
1970年,湖北宜昌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到当阳县淯溪镇,四名知识青年农闲时爬到树上合影。
20656162
20656162
拍摄时间:1970-06-00
1970年,湖北宜昌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到当阳淯溪镇,农闲时在戏水。
20656161
20656161
拍摄时间:1970-06-00
1970年,湖北宜昌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到当阳县淯溪镇,在地里插秧。
20656160
20656160
拍摄时间:1970-06-00
1970年,湖北宜昌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到当阳县淯溪镇,在地里采摘蔬菜。
20656159
20656159
拍摄时间:1970-06-00
1970年,湖北宜昌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到当阳县淯溪洪庙公社红锦大队七小队在麦地留影。
20656158
20656158
拍摄时间:1975-07-00
1975年,湖北宜昌知识青年在宜都红花套下乡时的留影。
11121569
11121569
拍摄时间:1975-00-00
1975年,安徽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表彰大会上手捧奖状的知识青年。
10962912
10962912
拍摄时间:1970-00-00
1970年,在“灭资兴无”口号下的上海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10969966
10969966
拍摄时间:1975-00-00
1975年,安徽岳西县第二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代表大会出席证。
11043803
11043803
拍摄时间:1975-00-00
1975年,安徽合肥,全省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街头欢庆游行。
11017694
11017694
拍摄时间:1973-01-01
1973年,山东章丘县七郎院大队下乡知识青年王金花、于爱菊两人,在劳作间歇学习《实...
10965049
10965049
拍摄时间:2012-08-00
黑龙江省黑河市,知青博物馆。
41093263
41093263
拍摄时间:2008-11-08
记载当年上海知青李援朝(李源潮)名字的笔记本,江苏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
41093274
41093274
拍摄时间:2008-11-08
老知青看记载当年上海知青、现为中组部长李援朝名字的笔记本,江苏大丰·上海知青纪...
20611850
20611850
拍摄时间:2010-05-16
“文革”时期的新闻报道,河南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纪念馆展品。
20611849
20611849
拍摄时间:2010-05-16
“文革”时期的手提箱,河南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纪念馆展品。
20611848
20611848
拍摄时间:2010-05-16
“文革”时期的手提箱,河南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纪念馆展品。
20611847
20611847
拍摄时间:2010-05-16
“文革”时期的日记本,河南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纪念馆展品。
共 729 项
跳至
 2 / 19 页 
每页显示 80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