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扬州瘦西湖法海寺金刚
扬州法海寺位于瘦西湖公园凫庄西南一个四面环水的岛上,始建于隋末唐初,重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5年),是一位叫正为的和尚建造的。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愚勇和尚重修;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福宏和尚再修,清代一位姓程的盐商复修。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南巡扬州,康熙帝第五次南巡于扬州,赐名莲性寺。并赐“众香清梵匾”,寺僧勒石建亭供奉。寺院四面环湖,左有五亭桥,右有藕香桥,后有白塔,是瘦西湖上之名刹,亦为湖之胜景。法海寺在湖水南岸,寺门朝东,建筑在一处高岗上。山门前,有一截高台阶,在山门两旁的台阶上植有松柏。此寺创于元代至元年间,至清代康熙时改名莲性寺。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年间重建。赐名“莲性寺”,
清咸丰年间,莲性寺毁于兵火,清光绪年间再次重建。重建后的莲性寺,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云山阁、白塔及僧房。
在院之北,白塔巍然,高耸入云。此塔建于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年),系在旧塔基上重建而成。塔形如锥,金瓶之下有宝盖,四周有缨络围绕,塔铃高悬,清风徐来,泠然有声。宝盖之下,为“十三天”,又名“十三层”,系佛家语。塔身中空,南向壶门内,原供有白衣大士像。
“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内的佛像、法器、家具等被破坏殆尽,殿宇堂榭亦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一九九四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法海寺交祗陀林尼衆\\\管理,原祗陀林住持宽敬老和尚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扬州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现为法海寺的法主和尚,发愿重修法海寺。改革开放后,从1996年——2004年历经8年,寺院得以重建。大雄宝殿内,有采用天然玉石精制而成的《佛说观无量寿经》,是全国寺庙罕见的大型“经变画”。
扬州法海寺谨遵佛制,道风纯正,是江苏省唯一净律双修的尼众道场。莲性寺本名法海寺,解放后遵照民间习惯仍改称法海寺。经国家宗教局批准,2013年鉴真佛教学院今年面向全国招收英语本科班及日语本科班男众新僧20人,女众新僧20人,学制四年。其中,女众学僧定在扬州法海寺内上课。
如今的法海寺不仅为扬州瘦西湖增加了一个新的景点,也为香客和信众提供了一个清净、安宁和修行的好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