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密码 验证码
  打醮是众多庙会中一种较为有代表性的宗教祭祀活动。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打醮按地域分为南区和北区,按规模大小又分为大醮和小醮。大醮分为48社,小醮为7至12社。打醮的起源大约在光绪年间,当时这里的人生活贫困,传染病盛行,老乡们多病少药加上抢匪不断,生活极度难熬。为了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希望大家能过上安定平稳的日子,于是人们便开始举行不同类型的宗教迷信活动,以此来消灾免难、祈求上苍的赐福与庇佑。随着时间的推移,村社之间的迷信方式在不同活动互相交汇、感染、统一、壮大,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打醮。
  打醮(大醮)的具体方法为48村统一归属为一个社区,由48村轮流举办,大的村子都要独立参加举办打醮活动,小的村子可以由几个村子合起来打,有的小村子...
  打醮是众多庙会中一种较为有代表性的宗教祭祀活动。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打醮按地域分为南区和北区,按规模大小又分为大醮和小醮。大醮分为48社,小醮为7至12社。打醮的起源大约在光绪年间,当时这里的人生活贫困,传染病盛行,老乡们多病少药加上抢匪不断,生活极度难熬。为了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希望大家能过上安定平稳的日子,于是人们便开始举行不同类型的宗教迷信活动,以此来消灾免难、祈求上苍的赐福与庇佑。随着时间的推移,村社之间的迷信方式在不同活动互相交汇、感染、统一、壮大,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打醮。
  打醮(大醮)的具体方法为48村统一归属为一个社区,由48村轮流举办,大的村子都要独立参加举办打醮活动,小的村子可以由几个村子合起来打,有的小村子附属于别的村子打醮中,轮到哪个村子具体操办时,一切费用事宜均由该村筹办,所收布施也由该村开销支配,别的村社不予干涉。
  起初打醮贡奉的祖师灵位均由被誉为“西部神山”白云山上的道观里恭派,那时不管是在哪个村打醮都要全村人出行,拿上祖师爷的法器、家什,步行到几十甚至上百公里之外的白云山去请,有时来回要用上三五天,浩浩荡荡,场面甚为壮观。后来,人们觉得每年都要到很远的白云山去请祖师神位太耗人力、财力和时间,便与白云观里的道长们商量,把祖师爷的牌位请到后就敬供在48社里,住在村里专门设立的经堂窑中,等到一个村打醮结束后,再由第二年负责打醮的村社请去供奉在他们设立的经堂窑中,而前一次举办打醮村的经堂窑在打醮结束之后便恢复了原用。就这样祖师爷的神位就会在参与打醮的每个村里供奉一年,等到一村打醮完之后再移交于下一村社,周而复始,一年一年传下去,打醮也按顺序轮着转。于是便形成了现在的48社38年一回头的打醮次序,因为是38年一回头,也就是说不管哪个村要想办第二次,那就是事隔38年的事了,要等下一次本村打醮时自己也不知在不在世了,因此上,每个纠手(醮会上负责帮忙的人)都想在自己手上把醮打得比其它村子好,每个村子也都不愿落后,都想办得比别村强,这也就是打醮能流传到现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打醮在文革期间一度中断,到了70年代初又开始兴起。